IF:16《ACS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志强教授团队:NIR-II工程化外泌体纳米治疗诊断探针用于原位胶质母细胞瘤的“定向爆破”
专栏:学术前沿
发布日期:2025-09-05
作者:创赛科研

胶质母细胞瘤(GBM)是一种极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原发性脑肿瘤,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7例,5年生存率仅为3.3%。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最大安全切除手术、放疗以及替莫唑胺化疗,但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4.716.6个月,且在过去二十年中进展甚微。GBM的侵袭性生长模式使得完全手术切除困难,同时血脑屏障(BBB)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药物的递送效率,导致治疗效果不佳。此外,GBM细胞常对化疗和放疗产生耐药性,进一步凸显了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性。因此,开发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并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的创新治疗策略,对于改善GBM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。


1757041867511012554.png


针对上述问题,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志强教授团队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二区(NIR-II)有机分子MYM的光疗平台,将MYM封装于293F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并用iRGD肽功能化形成MYM@iRGD-Exo。体内研究发现MYM@iRGD-Exo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靶向GBM细胞,激光照射下可显著抑制肿瘤发展,促进T细胞浸润增强免疫反应,RNA测序分析揭示了免疫反应通路的激活,为GBM治疗提供了一种整合精准靶向递送、多模态成像及协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,有望克服现有治疗局限并改善癌症临床结局。该文章于2025年6月20日以NIR-II Engineered Exosome Nanotheranostic Probes forOriented Blastingin Orthotopic Glioblastoma》为题发表于ACS Nano》(DOI10.1021/acsnano.5c01541)。


图1.png

图1.MYM@iRGD-Exo构建的示意图

(1)MYM@iRGD-Exo的表征

通过B3LYP/6–31G(d)基组进行Gaussian DFT计算,确定了DT的HOMO和LUMO轨道表面(图1 A)。¹H NMR 和 ¹³C NMR和MALDI-TOF-MS验证了所有中间体和MYM的结构。MYM在约720 nm处有最大吸收(图1 B),910 nm附近有最大发射波长(图1 C),808 nm激发下荧光发射光谱延伸至1100 nm。293F细胞分离的细胞外囊泡直径约100 nm,呈碟状,挤压负载MYM后形态变化不显著(图1 D、图1 E)。外泌体、MYM和MYM@iRGD-Exo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分别为106.65±2.00 nm、1114.39±133.18 nm和116.85±7.88 nm(图1 F),zeta电位值分别为–38.90±1.19 mV、4.70±0.25 mV和–26.77±3.60 mV(图1 G)。MYM@iRGD-Exo紫外/可见吸收光谱在720 nm处显示特征峰(图1 H、图1 I)。4°C PBS中储存3天后,MYM@Exo和MYM@iRGD-Exo的尺寸和zeta电位无显著变化(图1 J、图1 K)。荧光探针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检测发现,MYM@iRGD-Exo在激光照射下主要产生•OH和O2•–,¹O₂产生量极少(图1 L-1 N),DMPO和BMPO加合物产生强烈ESR信号(图1 O)。MYM@iRGD-Exo在808 nm激光照射下有明显温度升高,且与材料浓度正相关(图1 P、图1 Q),光热转换效率达34.5%(图1 R)。


图2.png

图2.MYM@iRGD-Exo的特性表征。(a)MYM的HOMO、LUMO和偶极矩计算结果(DFT B3LYP/6-31G(d)方法);(b)MYM的吸收光谱;(c)MYM的荧光发射光谱;(d)囊泡的透射电镜图像;(e)MYM@iRGD-Exo的透射电镜图像;(f)囊泡和MYM@iRGD-Exo的流体动力学直径;(g)囊泡、MYM和MYM@iRGD-Exo的zeta电位测量;(h)MYM、囊泡和MYM@iRGD-Exo的紫外/可见光谱;(i)MYM(DMSO中)、囊泡(PBS中)和MYM@iRGD-Exo(PBS中)的颜色外观;(j)MYM@iRGD-Exo在PBS中悬浮1、2、3天的zeta电位变化;(k)MYM@iRGD-Exo在PBS中悬浮1、2、3天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变化;(l)MYM@iRGD-Exo在808 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1O2;(m)MYM@iRGD-Exo在808 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•OH;(n)MYM@iRGD-Exo在808 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O2•–;(o)ESR光谱显示MYM@iRGD-Exo产生的1O2、•OH和O2•–;(p)MYM@iRGD-Exo样品(MYM,100μg/mL)在激光照射下的光热加热图像;(q)不同浓度下MYM@iRGD-Exo在808 nm激光照射下的光热加热行为;(r)MYM@iRGD-Exo的光热转换效率

(2)体外PDT/PTT协同效应和生物相容性

实验评估了MYM和MYM@iRGD-Exo的肿瘤治疗诊断潜力。GBM U251细胞孵育2小时后呈现红色荧光,与MitoTracker Green共染色显示两种化合物定位于线粒体(图2A、2B)。CCK-8法显示二者在暗光下无显著毒性,激光照射下细胞活力下降,1000 nM时细胞死亡超90%(图2C、2D)。DCFH-DA显示仅MYM+L组和MYM@iRGD-Exo+L组产生显著ROS(图2E)。Calcein-AM/PI染色显示此两组几乎全部细胞死亡,证实光疗协同作用。JC-1染色显示治疗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。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YM+激光组癌细胞凋亡率50.41%、坏死率16.7%,MYM@iRGD-Exo+激光组凋亡率54.79%、坏死率17.3%,对照组极少凋亡或坏死(图2F)。


图3.png

图3.MYM和MYM@iRGD-Exo在U251细胞中的特性。(a)MitoTracker Green(绿色)与MYM(红色)在U251细胞中的共定位;(b)MitoTracker Green(绿色)与MYM@iRGD-Exo(红色)在U251细胞中的共定位;(c)不同浓度的MYM对U251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,包括暴露于808 nm激光照射(0.33 W/cm²)和不暴露的情况(n=3);(d)不同浓度的MYM@iRGD-Exo对U251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,包括暴露于808 nm激光照射(0.33 W/cm²)和不暴露的情况(n=3);(e)不同处理后U251细胞内的ROS生成、活/死细胞染色和JC-1染色;(f)通过FACS评估不同配方处理的U251细胞凋亡分析

(3)体外血脑屏障穿透与胶质母细胞瘤靶向

实验表明,iRGD肽因对肿瘤内皮细胞上整合素的强亲和力,可有效增强载体对肿瘤的穿透性。整合素(图3B、3C)和NRP1/2在GBM组织中高表达,使iRGD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和可及性增强。体外BBB模型实验中,当电阻超250Ω时,BBB模型形成,共培养4小时后,MYM@iRGD-Exo的体外BBB穿透效率约25%,而单独MYM或MYM@Exo无法穿过(图3E)。将GL261细胞接种在BBB模型底部,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GL261细胞中强烈红色荧光,证实MYM@iRGD-Exo对GBM细胞靶向有效(图3F、3G)。综上,MYM@iRGD-Exo具备显著的BBB穿透和GBM细胞靶向能力。


图4.png

图4.MYM@iRGD-Exo的BBB穿透效率和GBM靶向性。(a)通过HPEPDock软件分析的iRGD与整合素的结合,展示了整合素αvβ3与iRGD复合物;(b)GBM组织中ITGAV的相对表达水平;(c)GBM组织中ITGB3的相对表达水平;(d)用于评估MYM@iRGD-Exo体外BBB穿透效率的实验模型示意图;(e)MYM、MYM@Exo和MYM@iRGD-Exo的BBB穿透效率测量结果(n=3);(f)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显示皿底部的GL261细胞,追踪MYM细胞摄取的时间进程(n=3);(g)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显示皿底部的GL261细胞,追踪MYM@iRGD-Exo细胞摄取的时间进程(n=3)

(4)体内荧光成像和光热成像

研究显示,MYM@iRGD-Exo在胶质母细胞瘤原位小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NIR-II成像和光热成像效果。尾静脉注射后,其信号在胶质母细胞瘤中6小时可检测到,24小时达峰值后渐弱(图4A)。离体脑组织荧光成像确认了该结果(图4B)。在主要器官组织的离体NIR-II荧光成像也进行了观察。注射后24小时,用808 nm激光照射肿瘤区5分钟,温度迅速升至近50°C,显示了其有效的光热效应(图4C、4D)。


图5.png

图5.MYM@iRGD-Exo的荧光成像和光热成像。(a)GBM小鼠中MYM@Exo和MYM@iRGD-Exo的实时NIR-II成像;(b)小鼠脑组织的离体NIR-II荧光成像;(c)GBM小鼠在不同时间点的红外热成像;(d)激光照射5分钟(808 nm,1.0 W/cm²)期间的温度变化

(5)体内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协同疗法

在C57BL/6J小鼠原位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验证了MYM@iRGD-Exo的抗癌活性(图5A)。将带瘤小鼠随机分为PBS组、PBS+激光组、MYM@iRGD-Exo组、MYM@iRGD-Exo+激光组。注射后24小时,以1.0 W/cm²的功率用808 nm激光照射脑肿瘤5分钟,每4天监测一次肿瘤生长。结果显示,MYM@iRGD-Exo+激光组的肿瘤抑制效果显著(图5B、5C),该组小鼠生存时间超过50天,而对照组约为35天(图5D)。H&E染色显示该组肿瘤细胞出现空泡化和核固缩现象(图5E)。Ki67和TUNEL染色表明,经808 nm激光照射的MYM@iRGD-Exo可使肿瘤细胞增殖减少、凋亡增加(图5F)。


图6.png

图6 NIR-II图像引导的MYM@iRGD-Exo光动力治疗/光热治疗。(A)治疗MYM@iRGD-Exo实验设计示意图;(B,C)生物发光成像监测GBM异种移植生长(n=3);(D)不同治疗组GBM小鼠生存曲线(n=7);(E)H&E染色证实脑切片中肿瘤存在;(F)Ki67和TUNEL染色评估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

(6)体内激活抗肿瘤免疫

RNA测序表明,MYM@iRGD-Exo+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353个差异表达基因(DEGs),其中215个上调,138个下调(图6A,S19)。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治疗影响多个癌症相关通路(图6B)。GO分析显示DEGs在多个生物学过程、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。GSEA显示治疗显著激活细胞凋亡(图6C),涉及线粒体蛋白复合物(图6D),并富集免疫相关过程(图6E)。mMCP-counter显示治疗组T细胞浸润增加(图6F)。GSEA还表明TNF-α信号和IFN-γ反应显著激活(图6G,6H)。蛋白 -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揭示了关键基因,治疗组CD4+和CD8+T细胞浸润显著(图6I)。这些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部位发生T细胞募集和激活。


图7.png

图7 MYM@iRGD-Exo激活抗肿瘤免疫。(A)显示353个差异表达基因(DEGs)的火山图,显著上调基因红色表示,下调基因蓝色表示;(B)Circos图可视化与DEGs相关的富集KEGG通路;(C)基因集富集分析(GSEA)显示在MYM@iRGD-Exo处理的肿瘤组织中凋亡上调;(D)线粒体蛋白复合物下调;(E)山脉图显示GSEA识别的生物学过程;(F)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浸润免疫细胞丰度;(G)GSEA表明在治疗组中TNF-α信号通过NF - kB通路上调;(H)INF - γ反应通路上调;(I)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4+T细胞和CD8+T细胞在GBM肿瘤组织中的浸润

(7)体内生物安全性

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、白蛋白(ALB)、血尿素氮(BUN)、肌酐(CREA)和尿酸(UA)等生化指标,评估了MYM@iRGD-Exo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。结果表明,MYM@iRGD-Exo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。


 研究小结 

本研究开发了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MYM,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性能。将其封装于293F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并修饰靶向肽iRGD制成MYM@iRGD-Exo后,该探针可有效穿过血脑屏障精准靶向原位胶质母细胞瘤。实验表明,MYM@iRGD-Exo介导的PDT/PTT治疗能显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,激活肿瘤微环境免疫反应,增强T细胞浸润。RNA测序结果显示其通过激活免疫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,提升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的能力,为细胞器靶向、癌症诊疗及精准医学转化提供了新策略和前景。

上一页:IF:17.1《NSR》西交大郭保林、赵鑫:按需热收缩、超声压电效应、程序性抗菌水凝胶促进感染性运动创面愈合
下一页:IF:18.0《ACS Nano》广西医科大学陈文霞、王亚玲、蒋兴禄:用于再生性牙髓治疗的抗菌金纳米簇水凝胶

科研咨询+技术服务
公司专业提供从技术咨询、方案制定、实验实施,到结果分析、报告总结等医学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

医学实验服务
公司为客户提供医学科研的研究实施服务。公司拥有六大技术服务平台——疾病动物模型服务平台、医学分子...

博客详情
当前位置: 首页> 博客详情

创赛生物 提供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让人类生活得更健康和更美好

联系我们

广州创赛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
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掬泉路3号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702
电话:
020-3202 9909

手机:180 2452 3356

产品中心

扫码关注

1704848311194088584.jpg      1744178484532037199.jpg

         关注公众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扫码加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