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F:18.5 《AFM》川大沈彬:可注射微凝胶用于骨关节炎的靶向协同治疗
专栏:学术前沿
发布日期:2025-05-26
作者:创赛科研

骨关节炎(OA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,是老年人疼痛与致残的主要原因。截至2020年,全球约有5.95亿患者。现有治疗主要依赖镇痛抗炎药,仅缓解症状,且全身给药副作用较大、生物利用度低。相比之下,关节腔注射作为局部治疗方式能提高药效并减少副作用,显示出优势。纳米载体常用于OA局部治疗,但易被滑液和淋巴系统清除,且多数缺乏靶向性,导致药物递送效率低,需频繁或大剂量注射,增加毒性与炎症风险。同时,OA中分解酶活跃,破坏ECM,加剧软骨磨损和疼痛。因此,开发兼具靶向性、控释性和润滑性的可注射载体成为关键方向。

微凝胶因其良好生物相容性、注射性和控释能力,被广泛研究用于药物递送。为提高载药量,多孔结构通过冷冻干燥、致孔剂、相分离等方法制备。引入两性聚合物或脂质体可增强润滑性,实现药物与润滑协同治疗。靶向性方面,正电聚赖氨酸或多巴胺修饰有助于微凝胶吸附于软骨表面,实现定向递药。但当前微凝胶仍存在润滑与靶向难以兼顾、粒径过大、载药效率低及制备复杂等问题。因此,设计小粒径、多孔、兼具润滑和靶向功能的微凝胶是OA治疗的关键挑战。


1748227673156070009.png



针对上述问题,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沈彬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多重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来制备多孔、小尺寸的微凝胶。该微凝胶由HA和PSBMA组成,通过多重Pickering乳液法制备,具高载药量良好注射性优异润滑性能。表面接枝软骨特异性肽SP,实现靶向递送miR-140,克服其稳定性和非靶向性问题,展现出润滑与控释的协同治疗潜力,为新一代OA载药系统提供新思路。该文章于2025年5月5日以Advanced Injectable Microgels: Porous, Small-Sized, and Lubricated Systems for Targeted Synergistic Therapy in Osteoarthritis为题发表于Advanced Functional Materials》(DOI10.1002/adfm.202418951)。


图1.jpg

图1 miR-140@HS-SP微凝胶的制备原理及制备示意图

(1)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软骨靶向肽

根据噬菌体筛选原理,先将噬菌体库与软骨细胞共孵育,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后,用甘氨酸洗脱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并扩增,随后重复筛选三轮以富集高亲和力噬菌体(图2a)。每轮噬菌体回收量递增,第二轮较第一轮富集约20倍,第三轮趋于饱和,筛选结束。从第三轮中随机挑选20个蓝斑噬菌体测序,获得15条插入序列,推导出4种氨基酸序列(表1),其中HPTISGPANPAFGGG(HP)频率最高(8次)。ELISA结果显示,HP和SPSLIYFPKSIYGGG(SP)序列噬菌体对软骨细胞亲和力最高(图2c),因此选用HP和SP用于后续研究。


图2.jpg

图2(a)噬菌体展示技术示意图;(b)蓝色噬菌体斑块插入的DNA序列;(c)阳性噬菌体与软骨细胞的ELISA检测;(d)荧光光谱、(e)流式细胞术、(f)流式定量分析不同肽段与软骨细胞的亲和力;(g)荧光光谱、(h)流式细胞术、(j)流式定量分析SP肽段与不同细胞的亲和力(比例尺200 µm)

(2)HS-SP 多孔微凝胶的制备与表征

为实现可注射、高效负载和持续释放 miR-140,采用多重 Pickering 乳液模板法制备小尺寸多孔微凝胶。将 HA、SBMA、Laponite 和光引发剂溶于水作为连续相,液体石蜡为分散相,形成粒径均一的稳定 O/W 初乳。再次加入石蜡制备 O/W/O 乳液,呈现独特多相结构(图 3a),优于传统 W/O 乳液(图 3b)。在紫外光照下,SBMA 交联生成粒径约 20 µm、分布均匀的多孔 HS 微凝胶(图 3c、d),而 W/O 所得微凝胶结构不均(图 3e)。随后将软骨靶向肽 SP 接枝至微凝胶表面,形成 HS-SP,荧光显微镜和 EDS 证实接枝成功(图 3f、g)。


图3.jpg

图3(a)由多种Pickering O/W/O乳液制备的微凝胶(比例尺100 µm);(b)由多种Pickering W/O乳液制备的微凝胶(比例尺100 µm);(c)使用O/W/O和W/O乳液制备的HS微凝胶的粒度分布;(d)由O/W/O乳液制备的HS微凝胶的SEM图像(比例尺10 µm);(e)由W/O乳液制备的HS微凝胶的SEM图像(比例尺10 µm);(f)HS-SP微凝胶的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图像(比例尺100 µm);(g)HS-SP微凝胶的SEM图像及EDS分析(比例尺10 µm)


与微流控相比,多重 Pickering 乳液法可制备粒径小、结构均匀、比表面积大的多孔微凝胶,显著提升 miR-140 的负载能力(图4a)。该微凝胶吸水率超4000%,溶胀速率快,优于以往报道(图4b)。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将 SP 肽接枝于表面,形成 HS-SP 微凝胶,荧光显微镜和 EDS 验证接枝成功。流变学与力学测试显示接枝过程对微凝胶机械性能影响微弱,其较低强度有助于体内降解和药物释放。冷冻干燥后,miR-140 可通过物理吸附方式负载至微凝胶中(miR-140@HS-SP),荧光图像显示其在微凝胶内均匀分布(图4c)。此外,HS-SP 微凝胶增强润滑性能,摩擦系数从 0.085 降至 0.073(图4d),归因于 HA 与 PSBMA 的水化层形成,即便磨损也能持续暴露润滑界面。为验证生物相容性,采用活/死染色与 CCK-8 分析 HS-SP 对软骨细胞的影响。第1、3、5天检测显示细胞活性良好,形态正常,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(图4e-h)。细胞数量随时间增加,增殖速率正常,表明该微凝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适合多种生物应用。


图4.jpg

图4(a)HS-SP微凝胶的溶胀性能;(b)不同微凝胶溶胀性能比较,数据点编号对应文献编号;(c)miR-140@HS-SP微凝胶的荧光显微镜图像(比例尺100 µm);(d)HS-SP微凝胶的摩擦曲线;(e)共培养软骨细胞在第1、3和5天的活/死染色(比例尺200 µm);(f)活/死染色定量荧光强度;(g)细胞活力;(h)CCK-8检测第1、3和5天软骨细胞活力结果,数据以平均值±SD表示,n≥3,P值通过t检验计算,ns表示p>0.05

(3)miR-140在软骨细胞中的靶向递送和细胞内功能

炎症和氧化应激在OA发病中至关重要。本研究以IL-1β模拟炎症微环境,诱导软骨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,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miR-140的抗凋亡和清除ROS的作用。结果显示,IL-1β显著提高ROS水平(FITC均值=136.3)并增加细胞凋亡比例(11.8%),表明模型构建成功。miR-140显著抑制ROS产生(MD = -53.13,p = 0.0004)并减少凋亡(MD = -5.8,p < 0.0001),显示其具有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。此外,OA引发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促进ROS过量生成,加剧细胞损伤。JC-1染色结果显示,OA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(JC-1 Mono/Agg = 1.421),miR-140处理显著恢复膜电位(MD = -0.61,p < 0.0001),提示其可改善线粒体功能、降低ROS水平并抑制凋亡,从而延缓OA进程。


图5.jpg

图5(a、b)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;(c、d)软骨细胞的活性氧(ROS);(e)软骨细胞线粒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;(f)JC-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;(g)JC-1单体/JC-1聚集体的定量分析(比例尺100 µm)。数据以平均值±SD表示,n≥3,P值通过t检验计算,*** p < 0.001


尽管miR-140可通过清除ROS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OA进展,但其存在摄取率低、非靶向聚集、半衰期短等局限,因此需借助微凝胶进行保护与缓释。实验表明,微凝胶能实现miR-140的缓释(图6a),其中SP肽修饰赋予其靶向性。与miR-140和miR-140@HS相比,miR-140@HS-SP在软骨细胞周围表现出更强的荧光聚集,显示出更佳的递送效率(图6b)。因此,后续实验聚焦于miR-140@HS-SP组。OA破坏细胞外基质(ECM)平衡,影响Col2和Aggrecan等关键成分合成,并通过MMP13和ADAMTS5介导降解。miR-140@HS-SP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,显著上调Col2、Aggrecan表达,抑制MMP13和ADAMTS5(图6c-j),表明其能增强合成代谢、抑制分解代谢,具有治疗OA的潜力。


图6.jpg

图6(a)miR-140靶向转染软骨细胞的效果(比例尺200 µm);(b)miR-140@HS-SP缓释miR-140;(c~f)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中聚集蛋白聚糖、Col2、ADAMTS5和MMP13的表达(比例尺200 µm);(g~j)这些蛋白的积分荧光密度统计分析。数据以平均值±SD表示,n≥3,P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事后检验计算,ns p >0.05,* p <0.05,**** p <0.0001

(4)骨关节炎的体内治疗效果

通过DMM手术建立OA大鼠模型,术后第1周将动物分为4组,每周进行关节腔注射(OA、miR-140、HS-SP、miR-140@HS-SP)。第4和第8周步态分析显示,miR-140@HS-SP组步行速度和步幅显著提高,运动障碍系数降低,步态恢复接近正常。影像学分析表明,miR-140@HS-SP治疗可维持较宽的关节间隙,减少游离体数量,并改善软骨下骨结构,包括骨密度升高、小梁数量与厚度增加、骨间隙减少。MRI进一步证实其软骨修复效果。结果表明,miR-140@HS-SP可有效减缓OA进展,具有良好的软骨保护和治疗潜力。


图7.jpg

图7(a)步态分析;(b)步行周期、步行速度、步幅和运动不平衡系数的定量分析;(c)大鼠膝关节的3D CT重建;(d)膝关节骨赘和游离体的定量分析;(e)软骨下骨的微观结构分析及热图;(f)骨密度的定量分析;(g)骨体积比例、骨小梁数量、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的定量分析。数据以平均值±SD表示,n≥3,P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事后检验计算,ns p >0.05,* p <0.05,** p <0.01,*** p <0.001


除影像学外,采用H&E和番红绿染色评估软骨组织变化。正常组软骨结构完整,ECM染色均匀,而OA组软骨严重损伤、结构紊乱,染色减弱(图8a、b)。OA组软骨厚度显著减少,OARSI评分升高;miR-140@HS-SP治疗显著改善软骨形态,厚度增加,评分下降(图8d)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,miR-140@HS-SP组Col2和Aggrecan表达水平升高(图8e–h),提示ECM合成增强。滑膜组织染色结果还表明,治疗组中M1型巨噬细胞减少,M2型增加,M1/M2比值下降,进一步证明miR-140@HS-SP可有效减缓软骨退变、抑制OA进展。


图8.jpg

图8(a)H&E染色;(b)番红O-固绿染色;(c)大鼠膝关节软骨厚度测量结果;(d)大鼠膝关节OARSI评分;(e)Col2免疫组化染色;(f)关节软骨中Col2阳性区域的定量分析;(g)Aggreca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;(h)关节软骨中Aggrecan阳性区域的定量分析(比例尺250 µm)。数据以平均值±SD表示,n≥3,P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事后检验计算,ns p >0.05,* p <0.05,** p <0.01,*** p <0.001

(5)通过比较差异表达的mRNA可以揭示骨关节炎治疗的机制

转录组分析揭示 miR-140@HS-SP 在促进软骨再生和ECM合成中的作用。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确认各组数据具有良好重复性(R²>0.95,n=3)。差异基因分析显示,miR-140@HS-SP组与OA组相比,上调131个基因,下调1010个,表明其联合效应显著(图9a)。GO富集分析发现,OA组下调基因主要涉及ECM合成、炎症调节和细胞衰老(图9bI)。miR-140组上调ECM相关和软骨细胞增殖基因(图9bII),HS-SP组影响透明质酸合成及抗衰老通路(图9bIII),miR-140@HS-SP组则同时抑制炎症和衰老、促进软骨细胞功能(图9bIV)。蛋白互作网络和热图分析进一步证实,miR-140@HS-SP通过协同作用调控ECM组织、细胞增殖、炎症与衰老过程(图9c)。尽管具体机制尚待验证,但已有数据支持其在OA治疗中的潜力,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。


图9.jpg

图9(a)miR-140@HS-SP治疗OA的机制研究。OA组与正常组(I)、miR-140组与OA组(II)、HS-SP组与OA组(III)、miR-140@HS-SP组与OA组(IV)差异表达mRNA的火山图(p值<0.05且|logFC|>1);(b)OA组与正常组(I)、miR-140@HS-SP组与OA组(II)的下行GO富集项;miR-140组与OA组(III)、HS-SP组与OA组(IV)的上行GO富集项;(c)热图显示各组中涉及ECM生成、细胞粘附和迁移、炎症和细胞增殖的mRNA差异表达(I:OA与正常组;II:miR-140与OA组;III:HS-SP与OA组;IV:miR-140@HS-SP与OA组)

 研究小结 

本研究将多种Pickering乳液与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靶向肽相结合,开发出具有小粒径、多孔、润滑和靶向作用的微凝胶。该微凝胶表现出高载药量、润滑性、生物相容性以及靶向治疗OA等优点。通过上调参与软骨合成代谢的成分,下调分解代谢蛋白酶和疼痛相关基因的表达,该微凝胶有助于维持软骨基质的代谢平衡,抑制OA的发展。在OA大鼠模型中进一步验证了该微凝胶的治疗效果,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。这种创新的关节内注射给药制剂具有全面的功能,包括润滑、高载药量以及miR-140向软骨的靶向控制释放。这不仅为OA的协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策略,而且为利用多孔微凝胶载体递送其他药物治疗各种疾病开辟了途径。


上一页:IF:27.4《AM》上海交大张琴:微生物光合氧合和放射治疗敏化诱导细胞焦亡用于癌症治疗
下一页:2025国自然函评新变化:A类无固定比例,寒门再难出贵子

科研咨询+技术服务
公司专业提供从技术咨询、方案制定、实验实施,到结果分析、报告总结等医学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

医学实验服务
公司为客户提供医学科研的研究实施服务。公司拥有六大技术服务平台——疾病动物模型服务平台、医学分子...

博客详情
当前位置: 首页> 博客详情

创赛生物 提供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让人类生活得更健康和更美好

联系我们

广州创赛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
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掬泉路3号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702
电话:
020-3202 9909

手机:180 2452 3356

产品中心

扫码关注

1704848311194088584.jpg      1744178484532037199.jpg

         关注公众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扫码加客服